台山裏邊漢老祖墓修葺倡議書



海內外漢老後裔宗親們:

漢老祖墓位於台山裏邊虎山, 土名田界嶺,喝作“猛虎跳牆”形,至今將近800年的歷史。余紹賢堂十世祖漢老,宋 金紫光祿大夫,甄黃氏宋 誥封一品夫人道光年間《新寧縣誌》人物傳中有記載:“余漢老,字服休,德行都 人,宋名賢余襄公九世孫也, 宋末由韶州之廣州,居寧陽,卒葬儒林里虎山。子孫坿山而居,儒林之派衍亦足見襄公德澤貽流之遠云。”

從 十世祖漢老公開枝,是五邑地方,特別是台開余氏開大族之源。老有四子,即翁、翁、翁、翁。翁和翁隨漢老遷居 台山裏村。自新會荷塘遷 居白藤、黃連、開平書廈村自新會荷塘遷居開平書廈村漢老子孫在 裏邊一帶開枝散葉,繁衍生息。漢老的長子 謙翁房和第四子詢翁(謙翁次子出繼詢翁)之孫應星、應昴二房,都是始居裏邊,後來 分居台山、開平儒林裏人字股、上字股和大字股各村莊,遠的移居恩平、陽江、陽春、新會、鶴山、中山、雲浮、高要、廣西等 地發展。子孫移居海外,向港澳台以及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等地發展的更不計其數,其根都在裏邊及漢老祖墓。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台山裏邊漢老古墓歷史悠久,富有歷史文化價值。 歷經幾百年風雨,歷代有重修是很正常的,正說明子孫後裔飲水思源,敬祖睦族的善舉。海內外族宗親返鄉尋根問祖,希望能 找 到祖籍在血統和文化上的根。漢老祖墓就 是這樣的根,而由於歷 史的原因,幾十年間祖墓瀕臨荒廢。改革 開放以後,1992年秋,香港尊 德堂撥出專款,由錦相宗長親自帶回,對漢老祖墓進行重修。自此每年清明、重陽節都有 漢老後裔自發組織宗親祭 祖。

20142015年連續兩年的重陽節,裏邊 村委會、漢老氏 文化促進會和氏風采網路聯誼會聯合組織三、四百位宗親齊聚台山市裏邊虎山,舉行秋祭漢老墓的大型活動。這種大型紀念活 動,體現了尊祖敬宗,敦親睦 族,兄弟團結的精神,有常態化的趨勢,也提出了漢老祖墓目前必須按照古文物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維護修葺以及環境整治的問 題。

維修漢老祖墓,是我們後輩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理應同心合力, 見賢思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襄義舉,於族人當為盛事,於個人可為豐功。

現成立台山裏邊漢老祖墓修葺委員會,負責維修各項事宜,凡所捐資之 款項皆匯入裏邊 和諧鄉親聯誼會的銀行帳戶,專款專用。凡捐1000元以上者刻石流芳,頒發榮譽證書。

特此倡議,玉成義舉,共圖勉之。

                                台山市白沙鎮裏邊村民委員會

                                台山裏邊漢老祖墓修葺委員會

                                     20162

裏邊和諧鄉親聯誼會 的銀行帳戶:

開戶行:台山市農村 信用合作聯社三八分社

  名:台山市白沙鎮裏邊和諧鄉親聯誼會

  號:80020000005584582

財務負責人:余宗近 (聯繫電話:13528357050

    人:余正柱(聯繫電話:13809607713

    人:余悅儒(聯繫電話:13326821126

    人:余澤欣(聯繫電話:13702846587

凡捐款請注明:漢老墓專用

 

   




台山里边汉老陵墓
维护工程方案


 

汉老墓位于台山里边虎山,土名田界岭,喝作“猛虎跳墙”形,至今将近800年历史。

(一)历史沿革

余绍贤堂十世祖汉老,是台开荻海余族始迁祖。余汉老生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 字服休,是北宋名臣余靖九世 孙,师箕公之长子,出身儒林世泽,从小立志报效国家。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师箕公率五子(汉老、唐老、国老、椿老、季老), 从韶州曲江县迁徙至广州府新会华萼里荷塘乡定居开基。道光年间《新宁县志》人物传中有记载:“余汉老,字服休,德行都人,宋名贤余襄公九世孙也, 宋末由韶州之广州,居宁阳,卒葬儒林里虎山。子孙坿山而居,儒林之派衍亦足见襄公德泽贻流之远云。”

适 逢南宋末年,蒙古兵侵犯我宋。汉老为抵抗外族、维护汉统,接受朝廷密旨,组织义军一起抗。因英勇抗敌,精忠报国,得朝廷赞赏,封汉老为金紫光禄大夫,封甄黄氏为浩命一品夫人。

宋蒙() 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厓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展开了一场历时20 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 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 全军覆没,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给南宋王朝划上了句 号。

在崖 门海战期间汉老接受朝廷密旨,组织军民一起做战争后方的补给粮草工作。南宋朝廷大本营聚集在崖山,各路勤王兵马汇聚一 齐,钱粮紧张。汉老奔走于新会、台山、开平各地,征集钱粮,源源不断运往崖山,为抗击外侮,报效国家,立下不朽汗马辛 劳,为后人作出精忠报国的光辉典范。时至今日,余氏后人大多聚居于台山,开平,就是当年汉老奔波报国,酬集钱粮支前之见 证也。

宋亡后,汉文明发展的积累几遭破坏,老归隐新宁德 行都儒林里,1281辞世。据余绍贤堂族谱记载,汉老葬于新 宁里边虎山上,墓碑上写着 “宋金紫光禄大夫 十世祖 考汉老余公、妣甄黄氏夫人 宋诰封 一品夫人”。

 
                                                          

据余绍贤堂族谱记载,老墓附近兴龙墓和会龙墓。兴龙、会龙是老的重子,是台 余族的十三世祖。三座山坟相邻呈品字型分布,这在民间本来就有儿 孙附葬其下或左右的亲族传统。

据老人回忆,祖墓地原来围筑有水磨青砖、长条石以及碑石、拜桌等,山两侧有一对华表柱石,应左青龙右白虎之位是猛虎跳墙的风水石。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开展的各项运动,把汉老墓周边范围的山地开垦成农作物用地,墓地设施几乎全部被拆除,华表柱石同样毁于一旦, 统统搬去修水渠、盖猪舍,长条石用作维修水利的过桥石。汉老墓自此几乎荒废湮没无闻。

改革开放以后,1992年秋,香港余尊德堂拨出专款,由余锦相宗长亲自带回,对汉老墓进行重修。自此每年清 明前夕、或重阳节都有汉老后裔自发组织宗亲祭祖。

(二)价值评估

一、历史价值:汉老墓将近800历史,为 什么叫“猛虎跳墙”呢?文化自古有寄情于山水的说法,“猛 虎跳墙”风水布 局宏大。从堪舆学上说, “猛虎跳墙”在虎山的东南麓,族谱记载坐戌向辰兼辛乙(东偏南24度)。 对面有里岭隔水相望,有 如香案又似墙。越过里岭眺望前方,左青龙位有丫髻山,右白虎位有西华山(也叫那西山)。地方流传有“左旗右鼓法竹 印”的说法,那是从对面望过来,左面尖顶的西华山像旗帜,右面平顶的丫髻山像面鼓,还有一个法竹小山像印台,这都是 古代指挥打仗要用的,或说这象征着汉老的功名。丫髻山和西华山都是台山有名的高山,以两山之间的连线为标杆,猛虎跳 墙越过这根标杆才有高度和远度,再顺着东偏南24度方向 飞越过去到达海边,正好 是台山新会之交的崖门。想不到猛虎跳墙的第一个目的地竟是崖门!历史上崖门不仅仅是南宋王朝最后灭亡的遗恨之地,也是当时汉人最后的家国地,更是人们 抒发爱国情怀之地。从崖门回望西华山 和丫髻山,“左旗右 鼓”像是隐藏有千军万马一样。由此可见,老念念不 忘崖门海战,不忘抗击外侮,不忘精忠报国。但时代毕竟又翻开新页,“猛虎 跳墙”越过崖门的第二个 目的地就是广袤的海外之地,包括美加、港澳和东南亚。汉老后裔最初是居住在里边虎山周围,后来遵循汉 老遗训向外发展,向港澳 和美加等海外发展,这已经是数百年以后的事了。

“猛虎跳墙”风水穴在民间世代相传,象无字天书一样蕴含丰富的史文化信 息。历经几百年雨,历代皆有重修是正常的,正说明历代有纪念活动,不能因为重修就否定其历史价值。

二、爱国传统价值:揭开“猛虎跳 墙”的神秘面纱,原来是寄情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寄托了汉老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其本意 就是外御其侮,向外发 展,是汉老遗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遗产。汉老墓应该成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让 广大海外子孙后裔缅怀祖德,爱国爱乡,永记祖籍。

三、人文价值:从 十世祖汉老公开枝,是五邑地方,特别是台山余氏 开大族之源。老有四子,即翁、翁、翁、翁。翁和翁随汉老迁居台山里村。自新会荷塘迁居白藤、 黄连、开平登名都书厦村自新会荷塘迁居开平登 名都书厦村汉老的长子谦翁房和第四子询翁(谦翁次子出继询翁)之孙应星、应昴二房,都是始居里边 村,后来分居台山、开平儒林里人字股、上字股和大字股各村庄,远的移居恩平、阳江、阳春、新会、鹤山、中山、云浮、 高要、广西等地发展。子孙移居海外,向港澳台以及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地发展的更不计其数,其根都在里边村汉老祖 墓。数百年来,汉老开基,儒林派衍,襄公德泽,源远流长。汉老祖墓应该 修葺成 海内外汉老后裔返乡寻根问祖的基地,弘扬祖德敦亲睦族的基地

四、保护文物价值:自上世纪50年代起,各项运动汉老古墓造成严重的破坏。近年来,附近有的村民保护文物意识薄弱,对古墓任意插葬, 甚至有盗墓形迹。这都是不利于文物保护的。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政通人和,文物保护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从以下四方面说明汉老墓有必要列入历史文物来进行保护:

1左旗右鼓虎山迹,犹记当年报国功。从堪舆学来说,坐落在虎山的汉老墓, 族谱记载坐戌向辰兼辛乙(东偏南24度),刚好对向新会崖门。如果从对面 崖门望过来,左面尖顶的西华山像旗帜,右面平顶的丫髻山像面鼓,民间叫“左旗右鼓法竹印”。猛虎跳墙这个古 迹包括台山两座名山是当 年汉老精忠报国,支援崖门海战的证据。

2猛虎跳墙外御侮, 裔孙昌盛里边隆。猛虎跳墙的含义就是外御其侮,向外发展。依循这一遗训汉老后裔代代昌盛,远播海内 外,祖居地里边也不断发展兴隆。

3新宁已志 儒林传,祖墓豈容荒草丛 道光年间《新宁县志》人物传中就有余汉老传的记载,但遗憾的是汉老祖墓自从50年代以来几乎荒废湮没无闻。

4八百年文物古稀,一齐来护此天工台山有八百年历史的文物古迹极其稀少,汉老“猛虎跳墙”是其中之一, 左旗右鼓的风水学构成 是天然形成的工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应上报文物保护,共同来进行抢救维护。

    附录:2011年台山市宋代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仅有5处:(1)马山陆秀夫墓位于 三合镇联安村委会马山;(2)刘师勇墓位于赤溪镇铜鼓村 委会钦头村;(3)巫公岩摩崖石刻位于海宴镇沙栏村委会 通亨村西面山上;(4)陈恺夫妇墓位于汶村镇汶村村委会 双龙山半山腰;(5)李松年墓位于川岛镇甫草村委会甫草 迳西约2公里处。



 


台山市 地图:汉老祖墓坐戌向辰兼辛乙,正好对向新会崖门

(三)现状评估

2014102日,甲午年九月初九重阳节,里边村委会、汉老余氏文化促进会联合组织300多位宗亲齐聚台山市里边虎山,举行拜祭汉老墓的大型活动。第二年乙未年九月初六日,里边村委会、汉老余氏文化促进会和余氏风采网络联谊会联合组 织台开及云浮等地400多位宗亲举行秋祭汉老墓的大型活动。这种大型纪念活动,体现了尊祖敬宗,敦亲睦族,兄弟团结的精 神,有常态化的趋势,也提出了汉老祖墓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进山的道路仍然是泥土路,长满荒草,小排量车辆无法通行;

2、上山斜坡路难行,年老体弱的长者无法上山,只好在山脚等候;

3、山前是养鸡场和养鱼塘,没有歇脚、停车、集会的场所;

4、墓地杂乱无章,在汉老墓的左首发现一个新近开挖的洞穴,约1米直径,深也有1米多,怀疑 是盗墓者所为;

5原有两根华表石柱约3~4米高,十多担重,拆毁散落在附近的岐週村,刚好塘基水步头崩塌,村民借此合力把华表柱石运去横放于步级上 方,用作塘基及埗头挡土石。但在搬运过程中由于不小心,导致其中一根折断成两节。早在89年前该村村面改建,村场 地台统一升高铺设混凝土,柱石没有搬迁,被原地掩埋在土中;

6、有些后人的先坟无序插葬于古墓很近的地方,影响古墓的保护。也有余氏先祖坟墓需要 迁移而选在虎山重新安葬的。例如燕山大宁村狮山在高铁站选址范围内,需要迁移所在余氏祖坟(22世周泰祖、23世文居祖、25世孔浩公孔扬公及夫人),经多方联络将其迁到十世祖汉老墓穴 之下右首,墓地按原式样安葬,这是经过认可的,也可说认祖归宗。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3、《民用建筑修缮工 程查勘与设计规程JGJ117-9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15

6《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7其它有关文物保护的国 家政策及其规定

    (五)维护规划 项目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海内外余族宗亲返乡寻根问祖,增强与祖籍国的文化联系,他们 希望看到祖籍的新貌,最希望看到“三祖”(即祖屋、祖祠和祖墓),如果“三祖”都没有了,他们在血统上、文化上就寻 不到根。汉 老在台开地 方的祖屋祖祠已难以见到了,只有虎山的祖墓硕果仅存,也频临荒废。必须将其好好维护,提供宗亲们一个联络宗谊、 祭祖寻根的场所,建成弘扬祖德敦亲睦族和爱国传统教育两个基地初期的维护规划项目主要有:

1、拟修一条进山水泥乡道:分470*3米宽和153*5米宽两段。做法按原路面整平,6%灰土垫层夯实100厚,捣200C25混凝土(6米分缝)。两旁加建水泥护墙。

    2拟修建一条1.8米宽66米长的上山梯级:做法按山坡面分阶级整平,6%灰土垫层夯实100厚,捣C25混凝土步级1.8米宽(最小厚度100厚)。

3、陵墓环境保护:墓地核心保护范围5米,扩展保护范围30米。保 护范围之内尽量保持古墓原貌,防止无序插葬,防止盗掘,墓右侧被挖开的洞要尽快掩埋;远期应将整个虎山列为保护 范围,禁止在此工业开发。

4、陵墓环境绿化美化:在上山梯级途中开辟两个休息平台,挡土墙以不规则的云造型为佳,选择罗汉松和翠柏之类的树种在周围栽培;在山脚下修建停车场和牌楼等设施,供祭祖、游 览、休闲之用。

5、修复汉老古墓原有华表石柱:汉老古墓原本有一对华表石柱,经调查岐周村老一辈的长者,已确认华表柱石被掩埋的大致位置,需发动乡人将其发掘出来,断掉的一根要加固接驳好,吊运至原位重新安放。原位经老一辈长 者指认,也已确认大致的位置。华表,古称桓表,又称作望柱,是安放在古墓两侧用于纪念和标识的立柱

6、对无序插葬有碍于本次维护规划实施的,由政府部门告示其迁葬,迁葬之地可规划出地 方,并按适当标准补偿迁葬费用。

(六)建议意见与回复

美国余风采总堂、第七届世界余氏宗亲总会余永源会长对汉老祖墓修葺工程极其关 心,418日来函提出3点建议,极其中 肯。本维护工程方案根据他的建议进行修改,作出回复如下:


序号

建议意见

意见回复

增加造价(元)

1

乡道两旁路边,未见有防 护建设,日后雨水等侵蚀很容易损坏道路可否两旁砌石或加建水泥护墙。

同意,两旁加建水泥护 墙。

+182160.00

2

山脚可否设以小型停车兼 转车用的场地。

同意,在山脚下设10X27米小型停车场。

+40500.00

3

在山咀上建双向车道。

同意,将进山乡道分两 段,第一段470米长3米宽,在适当地段留出会车地方。第二段153米长5米 宽。可容小车双向会车。

+24750.00

 

合计:

 

247410.00

    

以上维护规划项目及预算书详见附件。

附件1:汉老陵墓规划图

附件2:汉老陵墓维护工程预算书

 

                     开平市腾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6429